上海专利代理首先上海科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,上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,专利权无效,上海创新基金申请咨询021-36368765.科浩专利代理机构是经专利管理局审核,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权威服务机构!

盼“及时雨”奈何求不来宝鸡“专利质押换贷款”调查


作者:  发布时间:2014-11-23 点击:70/ 打印
宝鸡日报 贷款难,是困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“卡脖子”问题。去年起,宝鸡市开始试水知识产权质押贷款,然而,申请的30余家中小企业中,仅有2家企业获得了贷款。那么—专利为啥换不来贷款? “专利质押换贷款”是指企业或个人以其所有的专利等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,从银行获取贷款的一种信贷方式。目前这种新型融资模式已在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蓬勃开展,被不少科技型中小企业称为融资“及时雨”。 去年年初,陕西省出台《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》,明确指出今后企业可用专利权、注册商标专用权、著作权三类知识产权到银行质押贷款。宝鸡市根据省上有关通知精神,从 2011年 4月起开始试行,以期用“专利换贷款”的方式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。然而,试行的结果却是,30余家手握专利的中小企业 90%以上都失望而归,仅有2家企业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贷款。政府提倡、企业需求的“专利换贷款”为何遇冷?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。 期盼“及时雨” 奈何求不来 2011年春,作为畅通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的一项重要举措,宝鸡市开始试行“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”,同时由市工信局面向全市征集有无形资产质押条件、有贷款需求、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。要求这些中小企业以知识产权为质押,以取得信贷资金,并用于企业技术研发、知识产权产业化项目建设、运营和管理、流动资金周转等生产经营活动。这种贷款方式在全市中小企业中产生强烈共鸣。 30余家具有贷款需求,并手握专利的中小企业随即踊跃报名参加。 宝鸡市晨光墙体材料厂负责人杨世录是报名者之一。杨世录经过十余年时间,耗资300余万元,成功研制出了“泡沫钢网墙体新型板芯”系列配套产品,并获得从应用技术到制造机械等 5项国家专利。很多相关人士认为,该系列产品性价比高,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和节能性,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建筑质量和环保性能的今天,必将拥有广阔前景。杨世录因此踌躇满志,决定大干一场。在他看来,只要有 500万元的前期启动资金,自己就有把握敲开市场大门。但是,资金从哪来呢?当年春季,恰逢宝鸡市开始试行“专利质押换贷款”,这对于老杨来说就如同“久旱逢甘霖”,他第一时间向我市相关部门递交了贷款申请。“银行看过我的申请资料后,告知我必须获得一定的市场订单才能发放贷款,这让我毫无办法。”提起申贷经历,老杨无奈地告诉记者,自己的申贷过程如同打了一个“死结”:一方面,自己必须拿到银行贷款才能形成规模生产拿到市场订单;另一方面,没有订单就无法“打动”银行获得启动资金。就这样,“专利换贷款”不得不搁浅。目前,老杨只得在一些外地金融机构奔波,希望获得资金支持,早日将自己的专利转化成生产力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,与老杨相似,手握“专利”却难以换回“贷款”的中小企业占到申请企业的90%以上。这些中小企业负责人都认为,自己拥有的专利就是一笔“无形资产”,省上也有相关政策,但现实情况却是专利无法换回贷款,这让他们颇感无奈。 “新娘”嫁不出 “钱途”是关键 有人打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:手持专利的中小企业是单身“小伙”,宝鸡市相关部门是“媒人”,银行贷款则是待嫁的“新娘”。那么,为何面对这么多的单身“小伙”,待嫁“新娘”却都将其拒之门外呢? 宝鸡市一位银行界人士告诉记者,他认为“新娘”之所以看不上“小伙”,除了兼具创新性和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相对较少外,更在于放贷的风险可控问题。以专利权等知识产权为质押的贷款,除了具有所有贷款的普遍风险特性外,还有市场风险、经营风险、法律风险、估值风险、变现风险等,这也让大多数银行视如畏途,不愿出手。为何大部分手持专利的中小企业在贷款过程中折戟沉沙?一位金融界资深人士告诉记者,就他了解的情况看,出现这一“病症”不能全怪银行。 “银行有银行的苦衷,作为经营性的金融机构,银行必须保证自己的贷款在出现呆账、坏账的情况下能够收回。”他说, 2011年宝鸡意图用专利质押交换贷款的企业中,大多数都是手捧一张“专利证书”前来申请,这无疑与银行放贷原则相悖。专利是无形资产,不仅其价值难以评估,而且在向市场转化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。一旦这些企业在将来难以偿还贷款,银行是无法用一纸专利证书去弥补资金缺口的。 记者了解到,银行曾要求部分手持专利证书申请贷款的企业提供未来生产的订单,以期判断其市场竞争力和价值,但很多中小企业却无法提供有效订单,这也是他们最终败走麦城的重要因素之一。正因为此,银行最终不得不提出固定资产抵押的追加担保条款。 采访中记者发现,申贷者和银行的根本分歧在于,专利证书作为“无形资产”到底价值几何?多数申贷者对自己的专利信心十足,认为已经“万事俱备,只欠资金”;而银行却认为,专利产品在进入市场前,难以评估出其实际经济价值。可以说,正是对专利证书“变现”能力的认知不同,决定了这场“相亲会”注定难以速配出几桩好“姻缘”。目前宝鸡市只有两家企业在“专利换贷款”的“相亲会”上速配成功,贷款金额达8500万元,而这两家企业,无一不是专利技术过硬,并已经打开了销售市场的优秀中小企业。   银企想结亲 还需“婚介所” 对于处于初创期、成长扩张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,专利无疑是其最值钱的家当。但对于银行而言,专利证书相较于土地、厂房、设备等不动产抵押明显“分量”不足。不可否认,两家企业用专利获取贷款的成功无疑具有破冰意义,但对于更多手握专利的中小企业来说,能否贷款成功,专利价值几何、能否市场变现才是其中的关键。 市工信局融资科负责人孙宝成认为,若想解除银行的“心病”,建立专利交易平台势在必行。专利等知识产权作为科技企业最宝贵的资产,其本身的价值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。目前专利技术还缺乏一个类似“股票交易所”性质的全国性、标准化的交易平台,难以充分发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和实现快速流通交易,影响了贷款违约后的无形资产处置。如果能够建立网络化、标准化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,对每一项专利都做出客观而量化的价值评估,并允许自由交易,那么,不但手持专利的申贷者对贷款金额心中有数,银行也能更放心地接受专标准化的交易平台,难以充分发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和实现快速流通交易,影响了贷款违约后的无形资产处置。如果能够建立网络化、标准化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,对每一项专利都做出客观而量化的价值评估,并允许自由交易,那么,不但手持专利的申贷者对贷款金额心中有数,银行也能更放心地接受专利质押,更痛快地放款于申贷者。采访中,多家中小企业负责人呼唤,希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大门开得再大一些,这样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就会更强一些,发展的步子就会更快一些!(记者 孙海涛)
始于2000年 上海专利代理 上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专利权无效 上海创新基金申请
上海科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| 沪ICP备080865623686号